第1015章 吓退老鼠保生态 (第1/2页)
小梦石、沈聪明、李任惠、于张喜、齐红霞特警、沈琳特警、红学家范想林、考古学家张洪德、神话学者夏青、刘媛媛编辑、程萍编辑、林燕子舞蹈家等穿越来到一个岛屿,见到刘梦石教授、高敏所长、王可博士、沈琳特警带着小聪、小明、小波、黄小燕、罗梦弟等。忽然,听见程萍编辑大叫一声老鼠。戴着近视眼镜的沈聪明说:“这不是老鼠,而是猫子。”刘梦石定睛一看:“这真是老鼠,至于个子,比猫子还大。”
刘傻子他们顺着岛屿的山路走,竟然走到了一处悬崖峭壁。沈琳特警说:“左边有条小路。”他们走上小路,发现是下坡路。不知道走了多久,来到一条小溪,黄平突然捂着灵巧的鼻子说:“好臭啊。”王可观察,发现里面的水中有污染源,说:“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看来,这附近有加工厂没有防污染措施,记住方位,到时候通知环境治理部门监督整治。”
忽然,一个山洞中,一群猫子大的老鼠,张牙舞爪地迎着他们冲了出来。王可博士说:“这是老鼠吃了污染的水源,变异了。”刘媛媛编辑惊叫起来,沈琳特警掏出手枪来,打了一枪,一颗子弹穿透了两个老鼠的身体,但是,成百上千的老鼠前赴后继,沈聪明编辑说:“我们往悬崖峭壁那边跑吧。”说完掉头就跑。刘梦石说:“跑没有用的,我们会被这些老鼠逼上绝路。”刘媛媛编辑问:“怎么办呢?”
刘傻子教授从空间袋里掏出火把几个,他一个个点燃,分别递给沈琳、齐红霞、黄小燕,自己手中举起一个,顺手点燃了身边的枯草,大火燃烧起来,本来光秃秃的山坡,现在更加光亮了。老鼠怕火,可能是尝过山火的厉害,成群结队的老鼠迅速钻进了路旁的山洞,跑得慢的老鼠,被火烧得“吱吱”叫,让人听了耳朵发麻,可谓毛骨悚然。
齐红霞问:“我们是不是将这洞里面的老鼠赶尽杀绝,以绝后患。”沈琳用眼睛看着刘梦石与王可,看他们的态度如何,她已经不那么冲动了。王可博士说:“现在,这些老鼠也是保护动物,我们不能够轻易杀戮。治标要治本,我们关键是对化工厂之类的企业进行整顿,防止污染源。这些变异的老鼠也会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
刘梦石说:“还有一种放射鼠,是受核辐射污染的老鼠,有关专家指出,“放射鼠”在黑夜里,它的全身会发出闪亮的荧光。在黑夜里,全身会发出闪亮的荧光。有人担心,核辐射可能使老鼠产生变异,将来产生一个全新的鼠种——“食人巨鼠”。
王可博士说,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时,曾遭遇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人们用武器将一些巨鼠群消灭了。
科普作家李任惠说,荧光鼠是一种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的老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鼠的基因组中,在鼠体内表达产生荧光蛋白,该蛋白在紫色光照射下产生绿色荧光。使得老鼠在紫色光照射下整个身体会产生绿色荧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显得眩目耀眼。
刘梦石说,老鼠是哺乳动物,大约有500余种,已存在上亿年历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仓鼠、竹鼠等。家鼠与人类关系密切,属于有害动物,经常遭受人类打击。故鼠字头顶者一个“臼”,意为“屡遭打击,总是击而不破,打而不尽”。
王可博士说,老鼠可以分成几个亚科,其中多数成员属于鼠亚科。鼠科中鼠属的黑家鼠、褐家鼠和小鼠属的小家鼠随着人类到达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一般视为害兽,也被培养出白化品种供医药试验用。除了人为扩散的种类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则只限于旧大陆,其中有不少种类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种类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体型最小的啮齿类之一,尾部具缠绕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称旧大陆禾鼠,与新大陆仓鼠类真正的禾鼠相对应。
程萍编辑问:“老鼠的生态环境有什么要求吗?”王可博士说:“鼠科成员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态和习性都比较多样化。典型的鼠科成员形态和习性与家鼠类似,但也有些则有较大区别,如澳洲的澳洲水鼠体型较大,体重可达一公斤,半水栖性,以鱼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澳洲的窜鼠,为双足跳跃行动,主要生活于荒漠地带,类似美洲的更格卢鼠;非洲的刺鼠、琉球群岛的琉球刺鼠和从睡鼠亚科移入的刺睡鼠等,身上的毛成为了有保护作用的棘刺,还有不少种类适应树栖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