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球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火球读书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第1/2页)

圣人下诏,天宝十五载十一月十八日,于太极宫太极殿,举行册封太子大典。
  
  李隆基诏书的意思,简单明了,似是“他”的心声。
  
  先表赞李瑄的出身,太宗皇帝嫡长子李承乾的曾孙,血脉尊贵。
  
  然后叙述李瑄的平生,年少慕轻侠之风,浪子回头的经典永不过时。
  
  年仅十六,年少英才,诗名满天下。
  
  一首“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名动长安;再一句“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闻名天下。
  
  然后就是圣人召见,考核于兴庆宫中,御场射毬,技惊四座,被圣人以门荫入仕,拜丰安军副使。
  
  接下来是赫赫军功的开始!
  
  对普通士卒来说,陷阵、先登、斩将、拔旗,为最高军功。
  
  这些李瑄除了先登,全部做到。
  
  特别是斩将,李瑄不仅擒斩敌军主将,元帅数以百计,还擒大可汗、赞普。
  
  对一军统帅来说,封狼居胥,覆灭敌国,勤王保驾,剿灭叛军这四大耀眼的功绩李瑄也全部做到。
  
  这是李瑄的武功,古今未有。
  
  福苍生之祗,忧万民之事。
  
  李瑄用行径表明他是要变革苍生的人。
  
  济生堂、慈幼堂等,都是李瑄心中的善举。
  
  李隆基又在诏书上提到诸子不器,难堪大任。
  
  秦王欲效仿周公故事,被圣人喝止。强行收秦王为义子,视若己出,相亲相爱。
  
  今民心思变,乱世当用重典,为团结天下,能在乱中求治的人,唯有秦王。
  
  有百姓对李隆基的诏书深信不疑;有人嗤之以鼻;有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上层的权力斗争,百姓已经不怎么感冒,他希望“天降猛人”,家人生活更好。
  
  因为李唐建立以来,什么破事都发生过,屡屡创造历史。
  
  玄武门事变、太子谋反、二圣临朝、女主天下、神龙政变、景龙政变、韦氏权倾朝野、唐隆政变、先天政变、一日杀三子、杨氏霍乱朝纲……
  
  精彩绝伦!
  
  因此,李瑄面对道德上的压力反而是最小的。
  
  李瑄需要的是兴天下之事,而非纠结于身后之事。
  
  麾下将领,文武官吏,也都盼望着明君再次出现。
  
  李瑄的思想与观念,已经扎根到许多人的心中。
  
  ……
  
  “我即将成为太子,灵溪以后多召见长安文武官吏的妻子,彰显关怀与威德。”
  
  秦王府,裴灵溪在为李瑄整理官服的时候,李瑄突然向裴灵溪说道。
  
  要么不变,要么大变。
  
  终究走让这条路,给予妻儿荣华富贵。
  
  他知道裴灵溪一直没有与贵妇、士女们交集。
  
  以前在长安的时候,李瑄身份敏感,裴灵溪不合适与大臣们都妻女友好,后来裴灵溪去西域,更无机会。
  
  今日非比往日,裴灵溪要有母仪天下的准备。
  
  像以前的杨玉环,还时不时地召贵妇名媛们踏春游玩,或在宫中相聚。
  
  特别是朝廷封的命妇,皇帝一般是不会见的。
  
  这些肯定需要皇后去安抚。
  
  还有公主、郡主、县主之事,多求于皇后。
  
  “灵溪谨记!”
  
  裴灵溪边为李瑄整理衣角,边轻声回道。
  
  她不太懂政治,她也不知道夫君是怎么操作的。
  
  一眨眼就从秦王跃升为太子。
  
  太子和秦王,一君一臣。
  
  似曾相识的路途。
  
  裴灵溪终于确定传言非虚,像父亲裴度所言一样,她即将母仪天下。
  
  几年前,她只是一名小女子,祖父虽是裴耀卿,但家境已败。
  
  少女时期,她一直仰慕文武双全的大英雄李瑄,会背诵李瑄的每一首诗。
  
  在嫁给李瑄后,她就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子,不敢想会有今日,一点准备都没有。
  
  她确实有对皇宫高墙的忧虑。
  
  “我与灵溪的前三次相遇,一直记得。宗圣观的灵溪旁,骊山下的梨园内,长安城的东市中。虽有长离、月瑶、霜儿她们,但故剑情深,终不敢忘记!”
  
  李瑄似乎看到裴灵溪眉宇间的忧虑,他将裴灵溪眼帘下的一缕青丝带过,抚摸她光滑的脸蛋,动情地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们周公之礼时的誓言,不论何时,我们都一样。哪怕是在皇城之内,也不要有拘束,如前夕,如昨日,如今晨。”
  
  李瑄之所以是李瑄,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处事风格。
  
  他不会因为似此星辰非昨夜而感叹。
  
  “夫君……”
  
  裴灵溪梨花带雨,情不自禁在李瑄怀中。
  
  这一刻,她也决心帮助李瑄处理好命妇等事宜。
  
  纵然很想在夫君怀中,但裴灵溪克制住自己。
  
  她知道夫君要前往中书省了。
  
  ……
  
  短短两三天时间,随着李瑄被立太子之日愈近,长安的谈论越是激烈。
  
  当然,也不免沽名钓誉的老臣上书痛骂李瑄。
  
  这是吃定李瑄不会杀他。
  
  比如苗晋卿就引用汉代盖勋骂董卓的话,向李瑄上书:
  
  “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结局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此影射李瑄为弑君的董卓,祝贺的人在门前,吊丧的人在坟前,预示李瑄不得好死。
  
  李瑄也不生气,看完以后还给尚书省的官吏看。
  
  这样谈笑风生、荣辱不惊的气度,让大臣们动容。
  
  大臣们问为什么不处置苗晋卿。
  
  李瑄回答:如果有罪,就会处置他。
  
  大臣们更佩服李瑄的心胸。
  
  苗晋卿是半截黄土埋到脖子大臣,没必要和他计较。
  
  军政要是,皆决于秦王,且民心所向。
  
  如苗晋卿这样反对的声音虽有,但都被支持李瑄的声音压制。
  
  在这期间,第一批一千份“大唐月报”到达长安。
  
  即便一份大唐月报一百文钱,也很快被争购一空。
  
  虽然大唐月报上记录的大事,对长安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这种下达民间的报纸,和空前的报纸模式,让文人士子十分新奇。
  
  在观看报纸的时候,人们不免被上面的英雄事迹所影响。
  
  有崇拜李瑄的寒素文人,还自发在大街小巷,向平民百姓念报纸上的内容。
  
  有的事情,百姓们听不懂,但能归结出一句话:秦王天命所归!
  
  果不其然,秦王亲自连载的《西游记》,即便只有一回,但描述的世界观,使百姓们忍不住期待下一回即将发生的故事。
  
  这更增添李瑄的呼声。
  
  舆论一片哗然的时候,李瑄照常出入行省,处理军政事务。
  
  现如今,李瑄了解最多的就是地方郡县事宜。
  
  那些外出担任郡县归来的官吏,都被李瑄一一召见,让他们如实回答地方上的情况,李瑄对症下药。
  
  在封太子大典的前一天,太极宫已经在准备祭典事宜。
  
  而李瑄则仍旧穿着官袍,在政事堂召见京兆尹卢奂。
  
  卢奂是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臣,在朝堂上威望非常高。
  
  他的父亲是开元名相卢怀慎。
  
  时人讥笑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实际上是对其地位的不肯定。
  
  在搭配姚崇的时候,卢怀慎为团结,不与其争,万事尽心尽力,一丝不苟。
  
  卢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在卢怀慎去世后,家无余蓄,惟一老苍头,请自鬻以办丧事。
  
  这种清廉为开元官吏带来榜样,也完全符合李隆基在开元初年所提倡的节俭。
  
  卢奂不是依仗卢怀慎的厚德才有威望,而是继承父亲的事业,清廉为官,为百姓做实事。连李隆基都亲自为卢奂题字: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在卢奂治理过的陕郡,百姓一直流传有歌谣: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尔莫犯卢公,立便有大福。
  
  在佛道巫卜盛行的时代,不去祈求神明,只要堂堂正正,便有福报,可见百姓为卢奂的崇敬。
  
  所以李瑄在京兆尹空缺的时候,优先提拔卢奂。
  
  另外李瑄也想让卢奂肃清京兆的风气。
  
  李瑄和卢奂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只是相比于卢奂,李瑄的方法更加激进。
  
  此次召见卢奂,是因为他刚从岭南的南海太守(今广州)任上卸任。
  
  “大尹在南海的时候,惩治贪官污吏,处置豪强,改变风气,使南海大治,实为能臣啊!”
  
  李瑄最先赞扬卢奂一句。
  
  南海郡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随着海运的开发,已经成为大唐与中南半岛、海外诸国的贸易之所,地兼水陆都会,非常富庶,并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赋税。
  
  特别是经过卢奂整顿南海郡以后。
  
  李隆基一直有派遣宦官到南海为他物色奇珍异宝,以自取乐。
  
  但宦官往往是贪婪无度的代名词,每个地方只要有宦官出现,准没有好事。
  
  他们在南海郡的时候连吃带拿,横行无忌。
  
  但卢奂到来后,宦官们也慑于卢奂清白、不循私情的威名而不敢乱伸触角。
  
  “这只是下官分内之事!”
  
  卢奂回复李瑄,能看出他年事已高,又长途跋涉,精气神都不太好。
  
  他和一些中立的老臣一样,没有去掺和皇权斗争。
  
  李瑄现在是秋风扫落叶,谁冒头削谁。
  
  主要是李瑄以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牢牢把持住权柄。
  
  小宗代大宗已成定局。
  
  “南海郡的豪强势力、大族势力还有几何?”
  
  李瑄步入正题,虽卢奂铲除贪官污吏,但豪强一定除之不尽。
  
  即便一时间全定,不久后也会如雨后春笋般重新冒出。
  
  或许卢奂前脚刚走,就又有豪贵在兴风作浪。
  
  “回秦王,南海豪贵滋生,下官杀一儆百后,他们只是关闭门户,收敛行迹。”
  
  卢奂向李瑄回答道。
  
  如李瑄所想,卢奂不可能用激烈的手段去应对。
  
  “南海郡的百姓,相比于关中百姓,生活如何?”
  
  李瑄又问卢奂。
  
  “关中大雨时,斗米四百钱。雨停有所回落,安禄山叛乱之时,斗米暴涨八百钱,最高的时候一千二百钱,秦王勤王保驾入长安后,米价逐渐到达如今的斗米五十钱,相比以往,仍居高不下。而南海郡在天宝十四载时,斗米六十钱,比江南地区贵三十钱,比淮南贵四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