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 都是运气好 (第1/2页)
父子俩一前一后,从暖烘烘的灶屋里出来,慢悠悠地踱步到院子里。
体内那股子在屋内积攒许久的燥热,瞬间与迎面而来的寒风撞了个正着。
这一冷一热的强烈反差,让燥热迅速消散,只留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畅快感,仿佛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这一刻被重新唤醒,呼吸着冬夜清冷又新鲜的空气。
余老爷子抬手,娴熟地从烟盒里抽出两支香烟,递给老余一根,紧接着摸出打火机。
“啪”的一声轻响,幽蓝的火苗瞬间蹿起,将烟头点燃。
他悠然地吸了一口香烟,目光落在同样低头点烟的老余身上,笑眯眯地轻声道:“有容这孩子,还真像你们说的那样,性格安静内敛,话不多,但待人接物那叫一个周到,让人心里特别舒坦。她一进门,我就打心眼里喜欢,一点架子都没有。”
老余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一个烟团。
目光追随着那袅袅上升、逐渐飘散的烟团。
他点了点头,应道:“是啊,刚开始我还担心他俩可能走不长远,毕竟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相差挺大的。不过有容懂事又体贴,对欢欢那可是真心实意……”
父子俩就这样站在院子里,一边吞云吐雾,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就聊了一支烟的工夫。
收拾完残局的余欢领着余松年从屋内走了出来,四人接着去往前坪,从车上卸货。
门头灯大放光明。
尽管已经很晚了,但乡村的除夕夜,似乎永远都不缺人气,不时有村里的人路过,甚至还有特意下车过来打招呼的。
老余刚拆开的一盒芙蓉王,没一会就散完了,又进屋拿了两包出来。
余欢满脸笑意,热情地回应着每一个人,面对大家的夸赞,他偶尔谦逊地寒暄几句。
毕竟都是村里的老熟人,有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也有儿时一起下河摸鱼抓虾的玩伴。
对于老余来说,看到亲儿子如此有出息,又这么受乡里乡亲的看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去了。
一番忙碌之后,四周终于安静下来,夜深人静。
余松年从兜里掏出手机看了看。
屏幕的亮光映照在他那略显横肉的脸上,见时间已经到十一点四十,随即便提出告辞:“我爸都不知道跑哪打牌去了,欢哥,我先撤了啊,等会还得放炮呢。”
这时,余老爷子和老余都已经进了屋,去搬运鞭炮和烟花,准备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凌晨放鞭炮可是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争分夺秒,生怕晚一步就错过了新年的好彩头,这事耽误不得。
余欢弯腰从后排座位拎起一个小礼品袋,一手轻轻拢上车门,笑着回应:“好。”
“欢哥,拜了个拜!”余松年一家住在山里的老宅基地,就算走得再快,回去也得花十分钟。他跟余欢打了个招呼后,便转身加快脚步,匆匆离去。
余欢把小宝马锁好,深吸了一口弥漫着乡村独有的泥土芬芳与烟火气息,清新的空气顺着鼻腔直抵心肺,整个人都为之神清气爽。
随后,他拎着手中的小礼品袋,转身向着屋内走去
刚一进屋,便瞧见老爷子跟老余两人正抬着一大箱烟花,从楼道间的转角处缓缓走出来。
这箱烟花个头着实不小,沉甸甸的,两个人抬着似乎都有些吃力。
“欢欢,快去喊有容跟你妈出来看烟花啊。”老爷子嘴里叼着烟,说话时烟头随着他的话语一翘一翘,缭绕的烟雾在脸旁盘旋。
余欢本就打算去院子里找她们。
闻言脚步不停,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爽快地应道:“好嘞,我这就去喊!”
他快步走到灶屋门口,往里一瞧。
婆媳俩正悠然地坐在柴火灶的旁边,一人面前放着一个桶,惬意地泡脚。
柴火灶里的火苗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给这寒冷的夜晚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暖意。
吴老师正眉开眼笑地和林有容低声交谈着什么,不经意间瞥见余欢的身影,立马转过头,扬声招呼道:“正好,你也来泡泡脚,桶里面还放了草药包呢。”
余欢一迈进灶屋,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扑面而来。
他笑着应道:“妈,我这刚想着喊你们出去看烟花呢。”
“就要转钟了啊?”吴老师满脸诧异,“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吧!”
“还十来分钟呢,不着急。”余欢说着走到近前,将手中的礼品袋递到吴老师眼前。
他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语调也变得诙谐起来:“妈,这是容容特意给你买的山羊绒围巾,瞅瞅,还是路易威登呢!国际大牌!”
林有容听到后面,连忙俯身,顺手拍了拍余欢的腰部位置,娇嗔地说道:“管它是不是大牌,就是一点小心意。”
吴老师的眸子里瞬间闪过一丝惊喜,这可是儿媳妇专门为她准备的礼物!
她双手郑重地接过礼品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哎哟,有容啊,你这孩子,买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干什么。”
“妈,别管贵不贵重了,你先打开看看,合不合你的心意。”余欢笑说着,顺手抽了把椅子,在林有容旁边坐下。
他三下五除二地脱掉鞋袜,把脚伸进冒着热气的塑料桶里,轻轻踩住林有容的脚背。
感受热水传递来的温热,一股舒适感瞬间蔓延全身,只觉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小两口惬意地靠在椅背上,一同看着吴老师从礼品袋中拿出一条渐变色的围巾。
围巾的颜色从浅淡的米色,逐渐过渡到浓郁的暖咖。
吴老师的手指抚过LV的经典图案,笑得合不拢嘴,说道:“原来这个叫路易威登啊!我说王慧怎么天天都戴着不摘下来,她那条图案跟这也是一样的,不过款式和颜色不同,没这么宽,没这么长,还说是花了九千多呢!”
吴老师口中提及的王慧,是大伯家隔壁的隔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