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第2/2页)
“昔日燕国上卿苏代曾为燕昭王进献水攻大梁之战法,信陵君魏无忌病故前所书遗书中也曾劝魏王增防备水攻。”
“且老夫这些时日翻阅典籍,我等眼前这座大梁城,曾重建两次,皆因洪水!”
“莫说河岸作堤,决堤灌城,据罗网密报,就光是近几日的倾盆暴雨,大梁城内军民已然担惊受怕。”
王翦侃侃而谈,一双虎目中精光大盛,似乎早已确定了大梁城破的结果。
“善,上将军腹有良谋,不愧当世名将之号!”
确定了水攻的可行性,蒙恬也选择了支持水攻,其余一众将军也纷纷点头赞成。
“不过,水攻可行,但若是处置不当,也许会反淹秦军,还需谨慎而为。”白亦非沉吟了片刻,还是开口提醒道。
常年身居秦地的一众将军们也许对于水患的危害并不能理解,但白亦非曾目睹过韩国的水患,疫病丛生,粮食霉变,刀剑生锈,百姓死伤惨重。
若是处置不得当,闹不好会重演赵氏反掘开堤坝水淹处于低地的智氏大军的悲剧。
“是故,老夫请来了太卜令和水工令。”
王翦伸手指向云中君与郑国,笑道:“太卜令识星象,算天时;水工令明河渠,测地利,我无惧也。”
在这个时代,天象与水工两方面的人才都是极为稀缺的,毕竟大争之世最看重的,都是军事、外交以及政治方面的能力,天象和水工等实用性强的才能大多无法受到诸侯重视和重用。
因而就连堪舆家等诸多明明有着极强实用性学说的百家学派,都沦落到险些灭亡的地步。
可恰巧,这样的人才秦国有,而且越来越多!。
王翦请云中君和郑国来的目的,是希望云中君确认天气情况,而修建堤坝水攻大梁的工程任务则是交托给了郑国。
而且不仅仅是云中君和郑国二人,他们还带了不少大秦学宫的弟子来此实践。
观测星象以确认天气,其实只需要云中君一人便可,唤来弟子也是顺带着考察弟子们的本领。
而郑国这边则是全然不同,毕竟修凿河渠的机会可不多,更何况是这种要水攻大梁的史诗级大工程,这对于大秦学宫中郑国的弟子、堪舆家弟子以及不少墨家弟子来说都是极其难得的机会。
而后,其余各家也都派出了不少弟子前往汜水河畔,进行预测水攻大梁将给大梁城带来多少损失,以及为救灾秦国需要大致付出多少粮食财帛恢复民生,需要在攻占大梁后建立何种临时法度来避免发生恶性事件等诸多课题。
上千人的大秦学宫师生皆聚集于此,作为王翦背后的倚靠,这是一种什么奢华配置?
大致就像是后世的炸学校梗,由工程系的负责测算爆破点;物化系的负责捣鼓炸药;数学系负责计算炸药吨数,金融系负责估算工程成本;地理系负责疏散群众;文学系负责记录辉煌场面;外语系负责转译成各国语言;生物系负责维持爆破后周围生态平衡;政法系负责善后打官司;历史系负责颠倒是非和推卸责任……
(2139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