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团聚 (第1/2页)
在那反复研讨的官话改制工程大功告成之后,李承乾立于宣政殿之上。
这全新的官话体系,乃是促进文化交融、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纽带,必须毫无遗漏地推行至大唐辽阔疆土的每一寸角落。
他昭告天下:各地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历史记忆与民俗传统,是大唐文化多元性的生动体现,允许在各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继续传承使用。
在日常的交际场合,尤其是大唐官员外出履职、传达朝廷政令时,必须使用统一规范的大唐官话。
他绝不容许因为方言的差异,导致政令传达出现偏差,让百姓对朝廷的政策感到困惑,进而影响国家治理的根基。
为确保官话能够顺利推广,他迅速诏令天下,在大唐的每一个州县,都要精心选址,设立专门的语言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选址时,充分考虑到交通便利性与人口密集程度,大多坐落于城镇的中心区域,方便四方百姓前来求学。
师资选拔更是严苛至极,唯有那些精通官话,且富有耐心的饱学之士,才有资格。
酬劳自然是不必多说。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培训皆免费向官员和百姓开放,无论贫富贵贱。
一种新语言的普及,绝非一纸政令就能轻易达成,还需持之以恒的引导。
在这些培训机构里,老师们从声母、韵母的准确发声,到声调的抑扬顿挫,都一一示范、耐心纠正,剖析句子结构与词性搭配,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讲解得通俗易懂。
从日常用语到政务术语,力求让学员们全面掌握,融入生活。
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加培训。
他们中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为了能与异乡的亲人顺畅交流,不顾年迈体衰,认真学习,那股子认真劲儿丝毫不输年轻人。
一时间,大唐境内,从繁华热闹的都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都掀起了学习官话的热潮。
乾武十四年的元日。
这一天,整个长安城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浓厚热烈的节日氛围。
大街小巷,五彩斑斓的花灯如繁星般高悬,形态各异,巧夺天工。
皇宫内却一片静谧安宁,与宫外的热闹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年,依旧未举办元日大典。
李承乾心怀天下,知道百姓对阖家团圆的深切期盼。
于是,他特意下令,皇宫仅留一百名护乾军轮班值守,确保皇宫的安宁。
而所有宫女与膳房人员,皆被赐予长假,他们归心似箭地踏上回家的路途,迫不及待的要与家人共享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空荡荡的皇宫里,如今仅剩下李承乾一家人。
即便人数不多,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将整个皇宫烘得暖意融融。
除了李季明和李明达,长孙冲一家也应邀而来,李承乾还特意派人,以极高的礼遇将苏亶和陈若云接入宫中。
一家人齐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这份团聚显得格外珍贵,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李承乾将此次聚会的地点,精心选在了谨身殿。
这座宫殿规模虽小,却布局精巧合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